首页 > 研究 > 正文
贵州促进政产学研金五方联动 推动企业产品“扬帆出海”
来源: 中国食品报 2021-11-29 19:18:39

目前,贵州生态特色食品产业规模持续壮大。今年前三季度,贵州生态特色食品产业产值完成1195.6亿元,增长7.3%,在十大工业产业中排第2位,保持平稳增长,预计全年完成产值1600亿元左右,可超额完成任务。同时,产业的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,项目建设加快推进。一批大项目、好项目加快建设进度。今年1—9月,贵州生态特色食品产业500万元在库投资项目591个,累计完成投资161.3亿元,增长15.7%。累计引进项目311个,项目总投资247.7亿元,在十大工业产业中排第1位。此外,贵州食品行业的高成长企业培育成效明显。列入贵州首批农产品(食品)深加工高成长企业培育的“16+1”高成长企业产值同比增长51.1%,高于食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41个百分点,高于全工业39个百分点。

贵州省高标准领衔推动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发展,制定《贵州省生态特色食品产业2021年行动计划》,编制《贵州省“十四五”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》,合理布局精深加工和高效产地初加工产业,遴选老干妈、北极熊、红赤水等省级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,推进加快发展。今年,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5350万元支持33个生态食品项目,中小专项资金2140万元支持109个食品项目。引进红牛、好彩头、盼盼、达利等国内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在贵州省投资,目前开工在建项目共178个、投产项目119个,项目总投资247.7亿元,到位资金135.2亿元;组织贵州特色食品企业参加省内外各种展会,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,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。强化龙头企业、专家团队、基金支持、人才保障四位一体,充分发挥专家团队作用,开展高成长企业能力评估,为产业发展提供创新支撑;筛选一批食品重点项目进入四化基金项目库,协调“四化”基金、刺梨产业贷、金融机构资金加大支持,据不完全统计,贵州食品企业累计争取融资到位资金22.74亿元;推动政产学研金五方联动,组织企业开展金融对接、科技对接、质量提升培训,促进政产学研金五方联动,支持企业加快发展。

贵州省高效率推进生态食品产业大招商。结合各地资源优势,帮助引进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、投资规模大、市场前景好、技术工艺先进、管理完整高效的食品企业和项目;支持推动园区发展壮大生态特色食品产业,新建一批加工产业项目。今年3月,遵照贵州省委书记谌贻琴“要把此次活动办成贵州十大工业产业2021年第一场产销对接活动、第一场产业大招商活动”的指示精神,举办贵州省农产品(食品)深加工高成长企业推荐启动活动,160余家贵州省外食品产业渠道商、大型商超、投资商受邀参加,活动现场签署96项合作协议、采购总额30亿元。为企业与全国平台商、渠道商提供对接合作机会,推动实现产加销无缝对接,推动企业产品“扬帆出海”。

同时,贵州省聚焦企业需求,系统开展发展能力评估、企业家培训、金融对接、科技对接、产销对接、宣传推介和市场拓展,对企业存在的问题,实行台账化清单式管理、销号式落实,全过程进行跟踪管理,确保事事有回音、件件有落实;推动当地企业及产品拓展省外市场,推动产业招商;全力落实“贵人”服务机制,对已引进的好项目、好企业进行梳理,对已签约未落地项目加大跟踪对接和协调服务力度。

形成“两核、三带、六区”

构建协同高效发展格局

下一步,贵州将围绕实现新型工业化大突破,抓好“十四五”规划实施,推进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加快发展,力争2022年生态特色食品产值实现1700亿元,为打造全国绿色食品工业基地奠定坚实基础。

贵州将继续着力推进“十四五”规划落实。强化宣贯落实《贵州省“十四五”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》,围绕形成“两核、三带、六区”的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发展总体布局(两核:黔中、黔北食品精深加工核心区;三带:东北部、西部、南部产地高效加工产业带;六区:打造赤水、碧江、金沙、西秀、威宁和盘州六个特色食品加工集中区)。以“两核”为引领,“三带”为支撑,“六区”为补充,因地制宜、差异化引导,构建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布局合理、协同高效的发展格局,推进生态特色食品高质量发展。

此外,贵州还将抓好高成长食品企业培育。持续抓好企业生产中存在的困难问题跟踪办理和协调服务,着力推进农产品(食品)深加工高成长企业培育取得新实效,着力抓好企业协调服务。推动调味品、粮油制品、豆制品、肉制品、茶叶制品、乳制品、饮料、果蔬食品等相关产业及相关种养殖、包装、物流等配套产业发展,加快招商引资及千企改造重点项目建设进度,提升企业产能,创造更多就业岗位。同时加大基金、财政资金补助支持力度,完善原料种植、采购、收储等环节利益联结机制,巩固脱贫攻坚成果,助力乡村振兴。

关键词: 促进政产学研金五方联动 扬帆出海 无缝对接 合作机会
版权及免责声明:

凡本网注明"来源:港股频道 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港股频道,转载请注明"来源港股频道“。

凡本网注明 "来源:XXX(非港股频道)" 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

相关内容